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7月9日,“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”北京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举办。据了解,2024年,北京市检察机关持续推动数字检察赋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,14个模型在全市刑事执行检察条线全面应用,实现主要业务领域和重点环节全覆盖,数据模型发现线索成案占全部刑事执行监督案件总数的70%以上。
开展减刑假释专项监督,实质化审查水平显著提升
南都记者了解到,刑事执行检察,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,对人民法院、公安机关、监狱、看守所、社区矫正机构、强制医疗所等执法机关和监管场所执行刑罚、刑事强制措施、强制医疗措施和监管执法活动实施的法律监督。
在办理“减假暂”监督方面,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(刑事执行检察部)主任曹晶介绍,北京市检察机关对减假暂案件办理开展同步监督,通过讯问罪犯、询问同监室罪犯、全面审查认罪悔罪书、狱内消费等书证材料、核查罪犯就诊治疗情况、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等,全面审查罪犯是否符合减刑、假释、暂予监外执行条件,依法提出监督意见。如在办理罪犯于某某减刑监督案中,准确界定罪犯狱内消费与财产性判项履行能力关联的相关适用条件,推动该罪犯依法提请减刑并获得法院裁定,同时针对认定罪犯“确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”的认识分歧,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减刑、假释与财产性判项执行工作的衔接配合。
在依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方面,检察机关畅通控告举报申诉途径,通过检察长接待日、检察官信箱、约见检察官等受理在押人员、家属及律师反映的各类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问题,依法开展调查核实,履行监督职责,监督纠正刑期计算错误、扣押财物未依法及时发还、未依法保障律师会见权等问题。
深化“派驻+巡回+科技”机制,持续提升监督质效
当前,检察机关对监狱、看守所等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,从以派驻检察为主拓展为“派驻+巡回+科技”机制。
曹晶介绍,北京市检察机关强化派驻检察工作,充分发挥派驻检察“前哨”“阵地”作用。目前,全市共设有35个派驻监狱、看守所检察室,每个派驻检察室均至少配备1名检察官+1名检察官助理,通过日常派驻检察,加强对重点时间、重点场所、重点环节、重点人员的检察,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管场所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违法违规问题,有力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。
“在最高检统筹组织下,开展跨省看守所交叉巡回检察,圆满完成巡回检察任务。根据市检察院监狱、看守所交叉巡回检察三年工作规划(2023-2025),每年组织开展监狱、看守所交叉巡回检察。2024年,北京市检察机关共组织成立7个交叉巡回检察组,对全市5所监狱、2所看守所开展交叉巡回检察,结合发现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执法问题制发监督文书14份。”曹晶称。
在探索创新数智检察方面,曹晶介绍,2024年,北京市检察机关持续推动数字检察赋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,14个模型在全市刑事执行检察条线全面应用,实现主要业务领域和重点环节全覆盖,数据模型发现线索成案占全部刑事执行监督案件总数的70%以上。例如,财产刑执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,推动监督案件数量由应用前每年百件左右跃至千件规模。
太原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